到瑞士已经几天了,时差基本上倒过来了,但还是沉浸在北京奥运的种种美好回忆 中。对邹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,因为我们都来自四川,第一次见到邹凯是在1996年刚拿到亚特兰大奥运冠军,在回到瑞士之前,和瑞士国家电视台拍摄我的纪录 片中在成都我曾经练习过的省队体操房。这次在北京奥运村的大餐厅吃饭时碰到李小鹏和邹凯,邹凯告诉我当时在成都的体操房里我做为教练指导过他训练,还亲自 帮他在小双杠上提倒立,因为他和很多小队员在一起,8岁的邹凯就在其中,当时我并没有记住他的名字,这时,站 在旁边的小鹏说笑,说就因为我96年刚拿到奥运冠军的手帮邹凯提过倒立,所以邹凯现在能拿到奥运冠军,我今后应该多帮小队员提倒立,就能提出多些奥运冠 军,很开心的说笑!昨天重看瑞士电视台拍我的纪录片,这次看到了当时邹凯稚气的神情在我的旁边看着我。这时我也想到我也是这样过来的,也是在相同的地方成 长起来的。
邹凯身体轻小,心理素质很好,但是动作还有些野,不十分规范,但能力很强,是一位极具发展潜质的选手。邹凯最擅长的单杠和自由体操恰好是中国队的短项。正是邹凯的出现,中国队在团体比赛中单杠和自由体操上的 实力有较大的提升,也为北京奥运会团体夺冠增添了砝码。邹凯夺得奥运男子团体、自由操、单杠3枚金牌。捐献自己刚刚夺取的自由体操金牌,拍卖所得收入全部捐献灾区。难得这片爱心。
邹凯的奥运金牌承载着四川人的希望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摘自:许勇评论:有邹凯,谁说四川体操无英豪!
图为专栏评论家许海
当邹凯在空中团身翻腾三周半,稳稳落在垫子上的时候,我如同触电一般从沙发上跳了起来,鼓掌,然后仰天大笑三声。此时我最想喊出的一句话,居然是“邹凯胜利了,他代表了四川体操的光荣传统,李东华、李舸在这一刻灵魂附体,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……”
请原谅我落入俗套了,但在这一刻,唯有这样的话语,才能代表我心中无比的激动之情。邹凯的这枚金牌,不但让他成为了仅次于李小鹏获得奥运金牌最多的中国体操运动员,同时还追平了“大师兄”李宁在1984年创造的单届奥运会独揽三金的中国体操运动 员纪录,这样的纪录,在世界体操界,也唯有俄罗斯的谢尔博可以媲美。然而,在我看来,邹凯这三块金牌最大的意义所在,就是改变了长期以来“四川体操无人” 的尴尬现状,这才是最让川人提劲的地方。
在中国的奥运金牌榜中,体操一直是理所应当的“优势项目”,几乎每届奥运会皆有斩获。即使在最低潮的2004年,也有滕海滨这样的黑马用一块鞍马金牌来挽回 颜面。然而,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优势项目中,平素号称“无川不成军”的四川军团却始终占据不了话语权,究其原因,无外五个字:没奥运冠军。事实上,四川从来 不缺乏优秀的体操运动员,无论是鞍马世界冠军李东华,还是亚运会吊环冠军李舸,都是曾经轰动一时的人物。然而,命运总是难测,李东华、李舸在其运动生涯的 巅峰,总是跟奥运会金牌擦身而过。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,李东华倒是如愿拿下了奥运冠军,但他那时代表的,却已经是瑞士了。我至今仍记得,当李 东华站在领奖台最高点的那一刻,瑞士国歌奏响,我分明看到他眼角有泪,而场边的我,也遗憾得无以复加。
在李东华之后的这10多年间,四川体操陷入低谷,很难有好的人才出现。于是在中国体育届,也隐隐流传着 “四川体操无人”的不好声音。值得庆幸的是,邹凯和队友冯哲的出现,如同双子星一般照亮了四川体操的天空。除了双双入选国家队,他们还率领四川体操队拿下 了全国锦标赛亚军。在这两人中,邹凯表现尤为突出。在2006年世锦赛出现重大失误,差点葬送中国队大好前程后,这个小个子小眼睛的泸州男孩迅速成熟了。 在本届奥运会上,他单枪匹马参加中国体操的两个传统弱项——自由体操和单杠,却最终虎口拔牙,从各国列强口中将这两枚金牌全部收入囊中。而其在团体夺冠 后,在杨威“老泪纵横”时,依然笑眯眯地面对镜头的表现,让人不禁惊叹:此子大气,将来必成大器!如今,邹凯已经为四川体操摘掉了“无全运会冠军、无世锦 赛冠军、无奥运会冠军”三无帽子中的两项,剩余一项,亦不在话下。 |